粗糙度测量仪(又称表面粗糙度仪、轮廓仪)是一种用于量化物体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高精度检测工具,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物理接触或非接触方式获取表面轮廓信息,并计算国际标准定义的参数(如Ra、Rz等),以评估表面粗糙度对功能、性能及寿命的影响。下面,小编介绍一下使用粗糙度测量仪的测量原理:

接触式测量(主流方法)
触针法:仪器驱动金刚石触针(尖端半径通常为2μm、5μm或10μm)以恒定微力(几毫牛)垂直接触被测表面,沿表面匀速滑动时,微观峰谷起伏使触针产生垂直位移。位移通过杠杆或电感式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,经滤波处理后计算粗糙度参数。
优点:精度高(Ra测量范围0.001μm至10μm),直接对应国际标准参数,适用于大多数金属与非金属表面。
缺点:触针可能划伤软材料(如塑料、镀层),扫描速度较慢。
非接触式测量(特定场景补充)
光学干涉法:利用光波干涉条纹变形分析表面形貌,分辨率达亚纳米级,适用于超光滑表面(如光学元件)。
激光散射法:通过分析散射光角度分布评估粗糙度,速度快,但通常仅能提供单一综合参数(如Ra近似值)。
聚焦探测法:基于物镜聚焦特性,通过扫描焦点位置变化重建三维形貌,适用于陡峭侧壁测量。
优点:无损、速度快,适合软、脆、热敏感材料。
缺点:设备复杂昂贵,对表面光学特性敏感,测量陡峭边缘或深沟槽受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