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资讯  -> 公司动态

三次元测头在工作中使用注意哪些事项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精丰测量仪器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7-25
  ​三次元测头(又称 “三坐标测头”)是三次元测量仪(CMM)的核心传感部件,负责接触或扫描工件表面并反馈坐标数据,其精度直接决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(精度可达 μm 级)。使用时需严格规避 “机械碰撞、污染、参数错配” 等风险,否则易导致测头损坏(维修成本高)或测量误差。以下从 “使用前准备、测量中操作、使用后维护” 三方面说明核心注意事项:
三次元测头
一、使用前准备:规避 “先天风险”(测头损坏和误差的主要源头)
1. 测头选型与安装:匹配工件特性,确保连接稳固
按工件特性选测头类型(选错会导致测量不准或测头磨损):
硬金属工件(如钢件、铝合金):选 “红宝石测针”(硬度高、耐磨,适合接触测量);
软质 / 易刮伤工件(如塑料、涂层件):选 “塑料测针(PEEK 材质)” 或 “非接触激光测头”(避免压伤工件);
深孔 / 窄槽工件:选 “长测针 + 星形测针”(如测针长度>50mm 时,需配加重块防晃动),但需注意:长测针刚性差,易因碰撞弯曲,需降低移动速度。
安装必须 “同心、紧固”:
测针与测座连接时,用专用扳手(避免用手拧)均匀拧紧(扭矩符合说明书,如 0.5-1N・m),确保无松动(松动会导致测量数据跳变);
安装后检查 “同心度”:手动移动测头,观察测针是否垂直于工作台(可用千分表校准,偏摆量≤0.002mm),偏摆过大会导致测针磨损不均、数据失真。
2. 测头参数校准:消除 “系统误差”(核心步骤,不可省略)
三次元测头的 “测针直径、长度、触发力” 会因磨损、更换而变化,必须校准后才能使用(否则测量尺寸误差可达 0.01mm 以上)。
必做校准项目:
测针直径校准(接触式测头):用标准球(精度等级≥E0 级)校准,测量 5 个方向的球径,系统自动计算测针实际直径(替代理论值,消除测针磨损影响);
测针长度校准:尤其多测针组合(如星形测针),需校准各测针相对于基准测针的位置偏差(确保坐标统一);
触发力校准(接触式):根据工件硬度调整(硬工件触发力调大,如 0.5N;软工件调小,如 0.2N),触发力过大会压变形工件,过小易漏触发。
校准频率:
新测针安装后必校准;
每天首次使用前校准(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测针尺寸);
测量高精度工件(公差≤0.005mm)前,需重新校准。
3. 环境检查:避免 “外部干扰” 影响精度
三次元测头对环境敏感,温度、振动、粉尘都会导致测量误差:
温度控制:测量环境温度需稳定在 20±2℃(每小时温差≤1℃),远离空调出风口、阳光直射(温度变化会导致测针热胀冷缩,如钢质测针温度变化 1℃,长度变化约 0.012mm/m);
振动隔离:测头运行时,避免周围有重型设备(如冲床、叉车)振动(振幅>5μm 会导致测针接触工件时 “弹跳”,数据波动);
清洁环境:测头周围无粉尘(尤其激光测头,粉尘会散射激光,导致扫描数据失真),工作台面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(去除油污、铁屑)。
二、测量中操作:杜绝 “机械碰撞” 和 “操作失误”(测头损坏的主要原因)
1. 绝对禁止 “盲目移动测头”(碰撞是测头损坏的头号杀手)
移动前 “预定位”:
手动控制测头时,先将测头移动至工件上方 100mm 以上安全距离,再缓慢下降(用 “微调模式”,移动速度≤5mm/s);
自动测量前,在软件中模拟运行路径(检查测头是否与工件、夹具碰撞),重点关注 “工件边角、凸起部位”(易与测针干涉)。
碰撞应急处理:
若发生轻微碰撞(测针未弯曲但数据异常),立即停止测量,重新校准测针(检查直径、长度是否变化);
若测针弯曲 / 断裂,立即关闭设备,更换测针(禁止继续使用,否则会损坏测座内部传感器)。
2. 接触测量 “轻触、垂直”(减少测针磨损和数据误差)
测头与工件表面保持垂直:测量平面时,测针轴线需垂直于平面(倾斜接触会导致测针磨损加快,且测量点坐标偏移);测量曲面时,尽量在法线方向接触(如测球面,测针指向球心)。
避免 “过度施压”:接触式测头靠 “触发信号” 记录坐标,接触后立即停止移动(软件设置 “触发后减速”),禁止用力按压(会导致测针变形、测座内部弹簧损坏)。
远离 “工件毛刺、锐边”:测针接触锐边时易打滑(数据跳动),且毛刺会划伤红宝石测针(产生划痕,影响精度),测量前需清理工件毛刺,或从光滑面开始测量。
3. 非接触测头(激光 / 白光)的特殊注意事项
非接触测头无需接触工件,但受 “光照、工件表面反光” 影响大,需额外注意:
表面反光工件(如镜面不锈钢):调整激光功率(降低至 50%)或加装偏振滤镜(减少反光干扰),避免因反光导致 “漏测”(数据缺失);
透明工件(如玻璃):激光测头易穿透工件(测量到背面),需在工件下方垫黑色遮光板(仅接收表面反射信号);
扫描速度匹配:表面粗糙度高的工件(如铸件),需降低扫描速度(如 5mm/s),避免数据采集不完整;光滑表面可提高至 20mm/s。
三、使用后维护:延长测头寿命(核心是 “防污染、防变形”)
1. 清洁:去除 “油污、粉尘”(避免磨损和信号干扰)
接触式测头:每次使用后,用无尘布蘸无水酒精擦拭测针(去除工件残留的油污、冷却液),尤其红宝石测针(油污会吸附粉尘,加速磨损);
激光测头:用专用镜头纸(避免用普通纸巾)擦拭激光发射 / 接收镜头(去除指纹、灰尘),镜头污染会导致激光能量衰减(测量距离变短)。
2. 存放:避免 “受力、受潮”
测头及测针:长期不用时,从测座上拆下,放入专用包装盒(带海绵凹槽,避免碰撞),存放于干燥柜(湿度≤60%),防止测针生锈(金属测针)或受潮(电子元件);
禁止 “堆叠存放”:测针(尤其长测针)单独存放,避免被其他工具压弯(弯曲后即使校直,精度也无法恢复)。
3. 定期检查:及时发现 “隐性损伤”
测针检查:用放大镜观察红宝石测针是否有裂纹、划痕(有损伤需立即更换,否则测量时易崩裂);金属测针是否弯曲(用直角尺比对,弯曲>0.01mm 需更换);
测座检查:手动旋转测座(多向测座),感受是否顺畅(无卡顿),卡顿可能是内部轴承磨损(需专业维修);
线缆检查:测头线缆(连接测座与主机)避免挤压、弯折(尤其接头处),线缆破损会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(数据跳变)。
四、人员操作规范:避免 “人为失误”
专人操作:三次元测头精度高、价格昂贵(一套测头 + 测座约 1-5 万元),需经培训的人员操作(禁止非专业人员擅自使用);
禁止 “超负荷使用”:测头设计有最大测量力(如接触式≤5N),禁止用来 “撬动工件” 或 “清洁工作台”(测头是测量工具,非辅助工具);
记录 “异常情况”:使用中若发现 “数据波动大、测头异响、触发不灵敏”,立即停机并记录(如 “测针 X 方向数据偏差 0.005mm”),通知维修人员,避免故障扩大。

手机站

手机网站

微信

添加微信

小程序

小程序

顶部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